转吧!七彩霓虹灯专辑介绍

TCM200512 / EAN 4711479434581
★本土特质与台客装扮 / 最俗艳、最煽情、语言逻辑的彻底摧毁
★一致公认最受欢迎与最佳娱乐效果

1995年「夹子」乐队成立,一开始玩噪音,后来经过了另类摇滚时期,最后才走上综艺路线。小应一直是批判讽世型的创作者,喜欢拿社会议题来创作,又同时想要开发完全「本土式」形式,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使夹子转变:如果要批就批到底,要荒谬就荒谬到底,而要俗又有利又带趣味性,那就综艺化到底。小应说他喜欢用搞笑、轻松的方式来表达严肃的主题。

说到综艺,隐约要唤起了我们去追溯台湾人喜欢看综艺又豪华表演形式的那段往事,艺霞歌舞团、黑猫歌舞剧团…然后到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与秀场表演等等。小应考虑着「夹子」要的是什么,观众要的是什么,最后,他在听到高凌风的歌曲中找到了灵感。从此开始(1997.5.),夹子陆续加入了舞者娜娜与莉莉,(夹子注:现在是辣辣与粒粒)他们是『玫瑰歌剧院里跳牛肉场的台柱莉莉』和『理容院里的按摩师娜娜』,只要乐团一演奏,小应唱起歌来,两位舞者就开始为观者提供『精神上的服务』(此与出自小应),在两边大跳艳舞。那种表演的模式还真得是与当年的高凌风与阿珠阿花如出一辙,加上他的创作曲总带有浓厚的台湾乐调,又让人好像到了野台秀场一样,但试想『夹子』是在90年代末的场景里,在台北的摇滚PUB中表演,台下坐着的观众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临场产生出来的反差,足够叫人目瞪口呆了。

夹子上台后,观众的情绪总是明显的亢奋,观众会应和、叫嚣,配合着小应事先设计好的游戏,来共同完成仪式。在小应叙述的各种经验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从台上往下跳下人群中,在那时,他心理知道观众会接住他,而观众又再把他丢回台上;当他大声唱『爬到屋顶去...』观众会本能地跟着大喊『哭夭!』(“爬到屋顶上去哭夭“是他的创作曲),就靠着这样一来一往,小应将观众的冲动释放出来,得到了最大的愉悦。

艺术创作者林其蔚说:小应是他见过将语言摧毁得最彻底的人,「只要技术问题解决,艺术就出现了。」乐手在台上准备的空档,小应总会说这句话。这是他玩弄语言的开始,他说:「技术」与「艺术」总被认为是两个背反的概念,艺术不是技术,但是他这句话一出口,就把两者间的冲突与荒诞同时表现出来,观众笑了。他喜欢用双关语来制造荒谬与趣味,越严肃的主题,他因此能表现得越轻松。他解构语言的能力,反应在每一首歌的歌词和与观众的对话中。

歌词是表演的内涵、而媒材是乐团加上综艺。在反映社会与艳俗表演的两端,观者的情绪在其中游走,又辛辣又怀旧、又可笑又犀利地骚动着我们内在的记忆,它让人情绪上的亢奋绝不下于一场行动艺术表演。「夹子」的演出,让人感到它的思考性与余韵高于只是纯玩音乐,也很难脱出当代艺术广义的范畴,特别是台湾的文化氛围里,等待这种生猛有力已经很久了!

夹子电动大乐队成员一览
主唱兼键盘:小应( 29岁,专职做创作)
吉他手 :阿正(62年次,电子仪器公司工程师)
鼓手手 :阿伦(27岁,土木工程师)
贝斯手 :阿明(25岁传播公司)
DANCER1:粒粒(23岁,陶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