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人:刘星   华语男艺人
  • 语种:国语
  • 唱片公司:半度唱片
  • 发行时间:2010-02-03
  • 类别:录音室专辑

大无专辑介绍

前言
印象中第一次听到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在1978年刚进入上音时,那时对西方音乐完全没有概念,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那位正对着八琴房二楼楼梯的老兄,好像练过这首作品。那时我喜欢的是晚期古典至浪漫派的作品,80年左右喜欢先锋派的作品,毕业后又喜欢多调性的作品,83年喜欢流行音乐,87年《云南会议》,90年New age,93年到上海之后对古琴感兴趣。可能是我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情感上并无需求或没有共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欧式区域文化的特征),对巴赫的作品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所以一直都不太喜欢。
几年前,朋友刻给我一张卡萨尔斯的“大无”,并强烈推荐。最初听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演奏的技术、录音都不太适应,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喜欢这个版本,喜欢这种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忽略技术瑕疵、声音更真实的录音,每天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都会听很多遍,这一听就是半年多的时间。
改变巴赫的作品,不仅是因为通过了解在内心真实的认识了一位音乐大师,也是因为中阮非常需要优秀的作品来扩充曲目库。中软的曲目库较之其他中国主流乐器都相对匮乏,更别说西乐主流乐器。“大无”由于乐句多以十六分节奏为主,较适合中阮演奏,更重要的是对右手张力、控制力、拨法、左手伸张指法的练习非常有帮助。只是,这个新选题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总是被其他的事情打断,知道半度室内乐团从欧洲演出回来,才又重新练习起来。大概在07年底半度受委托录制龚一先生演奏的《潇湘水云》及姚公白先生演奏的《流水》,那天晚上,突然决定放下“大无”先改编古琴曲,这一决定就是两年多时间。
巴赫接触的音乐天赋使他的作品或段落能够超越区域文化的局限,那些闪光的灵感使之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审视人类的情感及艺术,从而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