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宁
吉他谱: 1 粉丝: 1

小简介


 塞宁,生于1983年,天津人现居北京,喜欢INDIE POP和废名先生的书。2003年小说集《和妖精嘴对嘴》出版,2004年11月获“青年文学新人奖”,2005年3月长篇小说《珍珠饭店》入围“春天文学

  现有一张专辑5首歌曲
  1.珍珠饭店
  2.塞宁
  3.马格丽特
  4.蕾丝边
  5.轻微


[来自未来世界的人]


  从墨镜至丝袜,从发端至披肩,塞宁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女孩子,犹如来自未来的人,不化妆,却眉目生情。


  她笔下的女孩子通常穿着复古衬衫、披肩、蓬松下摆的裙子,脚踩珍珠色平底鞋。长相高贵,却仍旧羞涩,佩带珍珠饰品,喜欢喝奶食桃,不挑剔,亦不热烈。她们总有出乎意料的表现。看她的小说多了就会联想她本人,她是不是有许多固定的习惯,是否内敛,是否喜欢迟到,是否懂得把握距离。


  一般她不爱和陌生人讨论自己的生活,联想是每个阅读者的武器。而她的武器就是不剥夺你的武器。


  可熟悉塞宁的人知道:她有社会洁癖,难以与陌生人交流;她脆弱而敏感;她喜爱写信;她为了自由勇敢选择放弃学业;她喜欢优雅的人;她太过不在意生活细节而看上去不像个女孩子;她邋遢;她呆在一间小房子里可以一个星期不出去;她看最闷的台湾片也津津有味,她观察导演的情怀,偶尔会纪录一些喜欢的台词;她录音的时候喜欢伏特加兑汤力水;她有一群要好的朋友,都不从事文学或演义工作,她从他们身上学到生活智慧,坚信只要是有爱就可解释一切……


  

[拒绝惯性事件]


  21岁的塞宁做了许多次选择,许多人不解的认为是她青春叛逆。其实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有她的考量,并不是为了叛逆而做出有悖常人的选择。


  事件:


  2003年她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和妖精嘴对嘴》,同期与高中在读学校签署了不参加高考的协议。


  书出版后,开始了长途旅行,书的宣传因而做得并不成功。


  2004年在天津本地两份报纸做特约编辑及撰稿人的她,依然决定辞职,进入了长篇小说的创作。


  小说历时八个月写作完成,被音乐制作人发现,搬来北京,开始了唱片录制。


  ……


  她很少对人提起她的这些人生经历。在她看来,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决定。她并不愤世嫉俗要用自身来对抗体质。她只是不喜欢惯性生活所带来的倦怠。


  她说她热爱学校和上学的时光,只是深深感觉到自己的不适应。如果长久不舒服的生活,美好的时光也都蹉跎了。于是她选择退学。


  她在长途旅行的时候,喜欢住在一个城市,直到想离开的时候才回家。她一个人住在租赁来的陌生城市民居里,混迹在人群中,渐渐就体会了那样的民俗文化。虽然她去过的城市并不算多,可是到如今她仍然能记得住厦门某个副食店的所在。因为旅行,而忽略了书的宣传。但是她并不惋惜,时隔多年,她倒感谢这一切,与她一同出道的人现在都红透中国,只是还具备创造力的人屈指可数,少年得志给许多人后半生带来了尴尬。她的读者反倒喜欢她的低调,她的淡薄心态。


  她旅行回来开始被本地最具影响力的大报找去做特约编辑,每周只需来报社两次。她是全报社恐怕最年轻的女编辑,穿着古怪的衣服,默不作声地在21楼看地毯里的蚂蚁搬家。在版面影响力日渐壮大的时候她却选择辞职。她想得到的历练已经得到,这些准备无非是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做准备。写小说才是重要的事。


  后来她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写完了自己的长篇小说《珍珠饭店》,书中讲了一个超现实的故事,在一家名叫“珍珠饭店”的私人电影院里发生的情感纠葛。这家影院所在的城叫做“欢城”,住满被压抑的人。每个主人公都有符合理想的名字:抑郁症女编剧马格丽特、懂得爱的小女子轻微、私奔找爱的蕾丝边、失控的杀人者格桑以及狼狈失宠的男主角杨佐罗。整个故事充满理想主义者的审美关怀,也残酷也温暖。写作过程很艰苦,她只通过电话来和好朋友讲述自己在写作中的苦恼,她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的悖论,几次临近崩溃。深夜哭着找不到出口的时候,摸到了妈妈睡在一旁的温热脸颊,她才算稳定了下来。虽然写作辛苦,但是收获很大,通过书的文本,你会因为它所拥有的情怀和思考而震惊,你需要不停地从阅读中停下来,不然你会陷入那个故事的思维方式,难以自拔。


  新书《珍珠饭店》中付送一张光盘。是由她做词并演唱的同名唱片。得到音乐人的赏识和鼓励,她来到北京开始学习唱歌。做这个决定她没用多长时间,时至今日,她都无法正视自己的歌手身份,因为在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只是名作家。可是她的唱片得到了媒体与专业人士的肯定……来到北京后,她从乐理开始,制作人王璐一路搀扶直到完成了专辑。这张专辑有五首歌,制作人作曲编曲,她来填词演唱。五首歌分别以书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每首歌表尽了每个女人的一生,感情和唱词都很贴切到位。


  她的声音像很小的女孩子,就是那种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历尽沧桑感觉。五首歌五个风格,chill out、dream pop、folk pop、indie pop、jazz……那些音乐做得太精致了,著名乐评人彭洪武在听完之后像孩子一样激动了许久,他说:“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不曾出现的声音。”


  电台DJ欧阳在听完样带之后,总结说:“内地一直缺少这样可爱而有个性的声音。”


  

[独立个性的起源]


  照片里,塞宁六岁生日那天,倚住饭桌的犄角,穿着红色的衣服,羊角辫,眼神直击着镜头。她的身材瘦而修长,面目固执。仿佛在六岁那一年,就可以从她的面庞上找到未来的感觉,比如艺术的认真的性情的迟到的梦幻的离奇的……


  六岁生日的第二天,她患了心肌炎住进了儿科病房,开始了漫长的职业病人生涯。她不喜欢说话,坐在角落里,看头上插满管子的小朋友被推进手术室里。现在她回忆,也许自己的童年就因为看到太多坚毅而不肯哭的小生命而变得坚强。她的人生就是从此变得独立而勇敢。


  印象里的病房很大,她至今记得某个小朋友家长爱用的香皂的味道。她看其他人玩牌,下棋,在一起唱歌,学习英文。那时她还一天的学都没上过,她听不懂他们议论的知识,看不懂他们用扑克牌摆得很高是在算卦。从那开始,她就被孤立了,她一个人看着大家的行为,用幼小的心灵判断他们的举措和心理。她的小世界就是由那些白色的病人服缝制而成的。那些比她大的孩子在她看来,都像山一样坚韧而渊博。她的榜样就是临床一个貌似男孩儿的姐姐。她看着那个姐姐主动脱下裤子一声不吭地趴好,护士将针扎下去,拇指慢慢推动着乳白色的液体,像牛奶一样。护士偷偷告诉她,那种液体含许多钾,非常疼。可是那个女孩子从来都没哭过。塞宁隐约记得那个姐姐光滑的皮肤和有些发育的臀部,是那样的好看。后来半夜里,那个女孩子被抬走了,是死是活没人知道。对于那个女孩子的记忆在塞宁的世界里算是结束了,可是她记得很深很深。


  入学考试时,要她背古诗,她在病房里听其他小孩子背诵过《咏鹅》,她记住了就用上了。结果她通过了考试。


  一年级刚开学几天,那个夏天很热,她患了肺炎。再次住院的时候她还没上过一节数学课。断断续续病了一年,回到学校时又是夏天,同学升到了二年级。没见过面的数学老师不同意她升级,塞宁的妈妈无助地哭了。最后决定让孩子考一次期末试题。结果塞宁得了全班第一名。后来塞宁写了一篇文章叫《我的妈妈是精灵》,她说汉语拼音都是妈妈边查字典边自学边讲给她听的。妈妈比她还要坚强。


  

[仍在造梦的小妞儿]


  唱片录制完,她跑到上海,和朋友们一起拍书的插图。今年三月的上海格外冷,他们熬夜做图研究计划,穿着旗袍在苏州河吹冷风拍摄。朋友们的支持给她温暖和支撑下去的力量。制作团队里还有来自法国的化妆师和来自韩国的摄影助理。塞宁说她没想到很意外地得到了一只专业队伍的爱心帮助,在上海的最后一天,她喝了许多酒,抱着好朋友兼模特哭得死去活来。她知道,这一切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无论结果如何,她和朋友的青春热情都将被上海的冷风记住,不会忘怀。


  塞宁和一群有激情的好朋友创造了一个王国,这个王国叫“寿桃王国”。他们在策划许多新的东西,比如成立乐队,或者分小组旅行,或者搬到一个城市,租间仓库办party……


  他们是一群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人。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许多人都是典型的艺术青年,内敛而拒绝外界世界,但是他们彼此喜爱,这样的喜爱就使一切代沟都不复存在。他们可以为了不同想法而争执探讨,然后想办法保持一个中和出来的一致性。


  他们的生活,我们拭目以待。


  最近有许多公司要签她做歌手,她还在考虑。也许她只想做些喜欢的事情,而并不想被一个名声捆绑。对于这样一个有理想有青春冲动的女孩儿的选择,我们只需站在走廊两侧,看她以她的姿态走过。


  真欣慰可以在听到这些音乐,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女作家,她并不是浮华的产物,她的小说里充满了试验与思考,现实与梦境。她的文字复古而华丽,长短句的兜转都让人着迷。在娱乐化的文学圈中,无论70还是80年代,这都是一本有深度的好书。


  塞宁偶尔会迷茫自己的身份,媒体说她是两栖明星。她说自己是嗓音幼稚的作家。而乐评人彭洪武给了一个更有趣的界定:“塞宁是后文艺时代中具有多重身份的文艺者代表。”


  塞宁:身体力行的少年,作家歌手,造梦大王,拒绝惯性生活的女孩。

塞宁的吉他谱

(暂无评分)
六闲琴魔 2016 0 4
GTP谱 电吉他 民谣吉他 贝司 鼓
20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