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琳说红楼第十四辑:宿命文学到五四革命专辑介绍
陈韵琳说红楼第十四辑:宿命文学到五四革命
书籍介绍
和西方的莎士比亚传世之作一样,《红楼梦》写的是真实的人性浮沈、表达的是大时代下各色人物的生命之歌。《红楼梦》里没有如《西游记》的奇幻情节,也没有可比《三国演义》的浩大战争场面,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它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中国小说自明朝开始,但直到清乾隆年间,曹雪芹写下《红楼梦》,小说成就才达到顶峰。《红楼梦》里角色之多样、人性刻划层次之丰富,对于当时风俗、民情、建筑、艺术、医药、食物、衣饰…等描绘之细腻,诚如鲁迅所言:“自有红楼梦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到清末民初发展成为“红学”,使得红楼里的这场梦,不再只是一个故事,也不再只是一位作家的代表作,它让数百年来千千万万的追梦人,缱绻不已于红楼里的万般风情。
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凤姐狠辣……《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与角色脍炙人口,但您知道吗?其中充满了文学技法、观念思维上的二元对立!现在被认为可爱的刘姥姥,甚至成为五四文学后一个深受读者喜爱的典型;然而在原作中,却被视为鄙俗,可能是一个难以安插的角色,让曹雪芹煞费苦心?
陈韵琳说红楼,不仅提出了赏析名著的一个角度,也从经典作品中,给人文学创作的启发。无论是热爱红楼梦的粉丝,或喜爱艺文与创作的您,均不可错过!
单集介绍
105. 《红楼梦》与《家》
分享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对照《红楼梦》的主题,随著反清革命到五四革命,对比出不同时代的困境与知识份子的关怀。
106. 从宿命到革命
对照《红楼梦》与《家》的文学架构,如何处理“旧势力的腐败”和“新青年与家的连结”,以及分析两个作品中代表“旧势力”的人物。
107. 桃花源的旨趣
比较两部作品当中,“桃花源”主题旨趣的异同,其中最傲睨世俗的象征──松、竹、梅,分别在两部作品中的意涵。
108. 命运的转折点
对比《红楼梦》与《家》的写作背景,说明作品中命运起伏的转折点──生病与战乱。
109. 爱情的异同
两作品都谈到爱情,分析两作品对爱情的描述,看见小儿女在大时代的异同。
110. 贾政与冯太爷
对比《红楼梦》与《家》的旧势力人物──贾政与冯太爷。贾政与宝玉的冲突是二元对立的冲突;新青年对抗冯太爷则是对抗邪恶。
111. 市井小民的象征──刘姥姥
分析《红楼梦》中相当特殊的角色──刘姥姥,重情重义的市井小民,却在红楼梦中不属于二元对立的任一个世界。
112. 五四文学转向
在《红楼梦》中的小角色──刘姥姥,到了五四之后的文学作品,已经转化成每一个乡间男女,跃为作品的主角。